




【凿壁偷光】
这成语的意思其实是指在与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一个洞,偷偷地借邻舍的烛光读书。当然,单凭字面上的意思亦可以诠释为:凿开邻舍的墙壁,进去把财物偷光光!所以说,其实中文是非常有趣的,同样的字眼用不同的定义来分析,就可以得出截然不同的解释。
此故事的典故源自于西汉时期一名叫匡衡(kuāng hēng)的农家少年,他家世代务农,但匡衡却十分好学。由于家境贫寒,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用。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,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,才有工夫看一点书,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。(瞧瞧现在的小孩多幸福~)匡衡很着急,心里想:白天种庄稼,没有时间看书,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。可是匡衡家里很穷,买不起点灯的油,怎么办呢?
有一天晚上,匡衡躺在床上背诵白天读过的书。背着背着,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。他站起来,走到墙壁边一看,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。于是,聪明的匡衡想了一个办法:他拿了一把小刀,把墙缝挖大了一些。这样,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,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,读起书来。(我比较好奇的是,他的邻居发现墙上出现个大洞有什么反应?可惜史书里没记载...)
就这样,匡衡凭着的过人的毅力,刻苦学习,最终成了西汉丞相。
【原文】
匡衡勤学而无烛,邻舍有烛而不逮,衡乃穿壁引其光,以书映光而读之。邑人大姓文不识,家富多书,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。主人怪问衡,衡曰:“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。 ” 主人感叹,资给以书,遂成大学。